2022新传考研必看|狂欢理论 - 知乎

2022新传考研必看|狂欢理论 - 知乎

  01

  狂欢理论

  狂欢理论虽可溯源至古希腊罗马时期,但真正使“狂欢”成为系统化理论始于巴赫金对狂欢现象的研究。巴赫金生于俄国,是前 苏联著名的文艺理论家、批评家。巴赫金提出狂欢理论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,他 在晚年时出版的《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》一书中首次提出“狂欢理论”的概念。之后,巴赫金对欧洲狂欢节文化进行了深入分析,在《弗朗索瓦· 拉伯雷的 创作和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》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狂欢精神的内涵与 本质。“狂欢理论”由此正式诞生。巴赫金的“狂欢理论”始终贯穿着“狂欢节”、 “狂欢式”和“狂欢化”三大关键词。

  02

  狂欢理论的内涵与特征

  巴赫金所认为的“狂欢式”可以理解为是狂欢节上一切庆贺、仪礼、形式的 总和。狂欢节的游艺形式虽复杂多变,却是所有狂欢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随着 时代发展、民族变迁而呈现出丰富的色彩。游艺形式的总和也就是所谓的狂欢式。狂欢式的形成,使狂欢节不再需要固定的时间与地点。狂欢节逐渐脱离了时间和 空间的障碍界限,开始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,并在时间的积淀下成为大众 文化的一种。根据巴赫金对狂欢的理解,狂欢式可分为四种范畴。

  一是人们在狂欢节中可 以随便亲昵的互相接触;第二是插科打诨的相处方式;第三是人们平等亲昵的生 活态度,这一态度表现在各种事物方面;第四是粗鄙,这是指人们可以对神圣进 行讽刺,保持一种平民化的生活格调。

  狂欢式具有显著的外在特征,在这些特征 中它体现了狂欢式的世界感受的内在意蕴。此外,巴赫金狂欢理论中的狂欢式具有两大外在特征。

  一是全民性。巴赫金 认为“全民性是狂欢节的本质特征”。狂欢节是全民皆可参与的民间节日,在节 日庆典中,人们亲昵的自然相处,共同融为世界的整体。“在狂欢节上,人们不 是袖手旁观,而是生活在其中,而且是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其中,因为从其观念上说, 它是全民的”。巴赫金说,“(在节日中)人仿佛为了新型的,纯粹的人类关系而 再生。暂时不再相互疏远,人回归到了自身,并在人们之中感觉到自己是人”。狂欢节作为人们的“第二种生活”,它不需要人们像平日里那样包裹起来,它是 一种脱离常规的生活。人们自由而平等,无需任何敬畏和虔诚,而是处于完全放 松的状态之中。这种生活“是脱离了常规的生活,在某种程度上是-翻了个的生活,是反面的生活”。

  二是仪式性。狂欢节具有浓烈的庆典性。狂欢节充满着疯狂 的节日气氛,一系列的仪式都为节日而助兴。狂欢节上最主要的仪式就是人们以 笑谑的形式推举“国王”,并对他进行加冕和脱冕。这种仪式不停转换,在不同 的历史时期偶有变化,始终贯穿着狂欢式的节日庆典。狂欢节上的脱冕也一样具 备仪式性,脱冕的“国王”需要脱下象征身份的帝王服装、王冠,之后人们将其 权力象征物夺走,甚至对其讥笑和殴打。在狂欢节中被加冕的人往往是奴隶或小 丑,这也反映了人民的反抗心理。

  03

  以狂欢理论视角解读网络表情包

  巴赫金狂欢理论的精髓就在于其独特的“狂欢精神”。巴赫金认为的“狂欢 精神”主要体现在狂欢的全民性、仪式性和颠覆性。全民性是狂欢理论中最基本 的狂欢特征,也是自古希腊罗马时期以来狂欢节一直遵循的节日准则。网络表情包作为网络时代流行于民间的大众文化,与“狂欢节”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。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,狂欢的形式或有差异,但其本质都是全民参与的狂欢活动, 具备全民性的狂欢特征。

  网络表情包的全民狂欢氛围

  网络表情包是多元素组合成的一种多模态话语,以其强大的叙事性和视觉感 成为了当下最受人们欢迎的网络语言。网络表情包在社交网络中广泛传播,各种 经典网络表情层出不穷。影视作品,明星表情,综艺节目都成为网络表情包的制 作灵感来源。为满足人们对网络表情的创作需求,软件公司陆续推出了不少表情 包 APP,例如“表情工厂”、“斗图神器”等。网络表情包成为全民性的聊天娱 乐方式,不论年龄阶层,所有人都可以投入到这场“斗图”的狂欢中。

  网络空间领域表情包的盛行

  网络表情包作为一种图像语言,主要活跃在 QQ、微信、百度贴吧、微博、 微信、Facebook、Twitter、斗图神器等主流社交平台之上。传媒研究学者多丽丝·格 雷伯曾预见性地指出读图时代的到来。过去,文字作为人类最主要的交流工具, 借助文字传情表意是我们一度推崇的做法。文字符号也被赋予更多的抽象意义。随着网络发展,图像由于易形成感官的冲突性开始得到大范围的传播,人们开始 重视建立在图像传播基础上的现实感受。表情符号成为现代人网络交流的重要载 体,补充了文字文本无法表现的情绪差异。网络表情符号由于易获取性,使用者 不受到身份、年龄的限制,很快就成为风靡全网的必备聊天神器。

  网络表情包不仅在 QQ、微信等私人社交领域中大为盛行,在公共网络空间领域也是一股热浪,尤其是微博。微博作为人们交流和分享表情包的主要场所, 每天都有大量不同的表情包在诞生,制作精良的表情包也能很快被网友送至头条 热门。如今微博的“幽默”板块总少不了表情包的一席之地。只要有热门事件发 生,随之便会催生一系列相应的表情包。微博增开的“图片评论”功能更是为网 络表情包提供了广阔的狂欢广场。网络表情包制作的可操作性使人人成为设计 师,微博大V 的评论下更是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表情包。

  现实人际传播模拟下的病毒式传播 人际传播是现实社会生活形态中最基本、自然的一种。现实中,人与人在建 立社会关系时,需要进行意义的沟通。美国心理学家米德认为“符号”连接了人 们之间的现实沟通,产生了人际间的互动行为。在现实生活中,诙谐和幽默是人 类交流互动的必备技巧,它能够为交流创设出良好的谈话语境。人际传播中的交 流技巧有利于个人形象的建立,促进情感交流。网络尚未诞生之前,人际传播只存在于现实人们的交流之中。网络时代来临 之后,带动着社交媒体的发展,人们开始从现实社交转向网络社交。网络社会是 是与现实世界对应的虚拟空间,而网络世界的人际交往也是现实人际传播的拟态 化表现。网络社会的人际交往由于受到匿名性和未知性的限制,人们往往并不知 道交流中对方的身份。于是在这种虚拟社交中,就需要媒介的介入,才能使传受 双方的意义得到更好地交流。正是在这种虚拟人际传播的语境需要下,网络表情 包应运而生。网络表情包的最初形态来自于现实中人们的表情形态。早期的网络 表情包是对人类基本表情进行模拟,如大笑,哭泣,生气等。

  参考文献

  王薇,《狂欢理论视域下的网络表情包研究》[J],暨南大学,2017